中國皮革業經過30多年的粗放式快速發展,目前已進入了轉型期,這種轉型既是自身發展使然,也有不得已的外因影響。金融危機尚未平息,歐債危機又來侵襲,全球實體經濟持續疲軟,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難脫低迷,我國出口導向型的皮革行業受到極大沖擊。
日前,中國國際皮革展、中國國際鞋類展與中國國際箱包、裘革服裝及服飾展向行業釋放出積極信號,傳遞出強有力的聲音。在中國皮革協會對上半年行業運行的調研中發現,從市場來看,出口型企業比做內銷企業難做,外銷比重大的企業銷售下降,外銷利潤下滑;從規模來看,品牌鞋企、年生產能力在1000萬雙的鞋企抗風險能力和盈利水平較高,而中小企業則有關停倒閉之狀況;從品牌來看,為國外大品牌加工的企業,訂單縮水嚴重,且議價能力較弱。
相關人士表示,優先采購獲得生態皮革使用資格的成品革只是一個開始,中國皮革協會將開展系列工作,加強雙方信息溝通,反饋市場信息,促進生態皮革企業的產品研發和技術進步,引領皮革行業可持續發展,由內而外實現調整升級。
從地域來看,中國東南沿海企業面臨壓力較大,而內地企業相對平穩;從企業布局來看,在特色區域的企業,比分散布局的企業抗風險能力大。不斷發展的產業集群是中國鞋業持續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主戰場,是中國鞋業發展重要的承載者。在展會上,皮革生產基地的企業抱團參展,突出宣傳區域品牌,打造集群形象,以產業基地的資源聚集效應和成本優勢吸引大量國內品牌企業及世界知名采購商的訂單,這成為中國國際鞋類展獨具的競爭優勢之一。